top of page
155230338466355_edited.png
搜尋

[蟾修 - 背景篇01] 蟾從哪裏來?

已更新:2019年3月22日

11/3/2019

by HKHerp

 

當我們翻閱有關香港兩棲爬蟲動物的書籍,會知道香港有24種原生兩棲動物,其中一種是有尾巴的香港瘰螈 (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),其他是蛙類。但是自從2000年左右開始,可以在香港找到的兩棲品種不只24種,因為有一位從外地來的入侵者:溫室蟾。牠們體型細小,毫不起眼,對香港人煩囂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。可是溫室蟾身軀雖小,對本地生態潛在的影響力卻很大。

溫室蟾的側面 (圖片來源:iNaturalist.org)

此入侵者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散播香港各地。一篇出版於2016年有關溫室蟾引入香港的研究 (Introduction of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to Hong Kong) 提到溫室蟾首次在2000年被發現於香港新界洪水橋。其後十六年間進佔香港島、九龍和新界多於18個地點。直到現在溫室蟾的分佈已經擴散到大嶼山。溫室蟾亦出現於本地八種原生種的棲息地,包括黑眶蟾蜍 (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)、澤蛙 (Fejervarya limnocharis)、虎紋蛙 (Hoplobatrachus rugulosus)、花口蛙 (Kaloula pulchra pulchra)、盧氏小樹蛙 (Liuixalus romeri)、短腳角蟾 (Megophrys brachykolos)、大綠蛙 (Odorrana chloronota) 及班腿泛樹蛙 (Polypedates megacephalus)。溫室蟾與原生種的棲息地重疊





你可能會問:牠們從哪裏來?這麼小的一隻蛙對我有何關係?


溫室蟾的分佈地點 (資料來源:Introduction of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to Hong Kong (Lee et al., 2016))



溫室蟾源自中美,非本地物種。被引進香港後因其體積及生境跟本地特有種盧氏小樹蛙相似,跟本地品種有潛在競爭的可能,所以被認為對本地生態有潛在威脅。此外,兩者都是靠食小昆蟲為主,兩者也同時住在被覆林地之枯枝落葉層 (forest floor)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溫室蟾資料夾 中文名:溫室蟾 英文名:Greenhouse Frog

​學名: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

原生地:巴哈馬群島及古巴

引進到:牙買加一帶

體積:1.6 - 3.2 cm


品種特徵: - 背部棕色,帶有橙或紅色調 (此品種顏色多變)

- 趾尖吸盤明顯;趾間沒有蹼 - 背部中間有一條隱約的背中線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蟾全部都係蟾!以上A至F都是有著不同顏色的溫室蟾,是同一品種。(圖片來源:Medina et al, 20178)

溫室蟾在香港各地已經有分佈,其特別的繁殖方法,令他很容易便可以擴大分佈範圍。

溫室蟾的體積很小,跟指甲差不多大小。(Source: iNaturalist.org)

想知道更多有關溫室蟾?

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正籌辦一個有關研究溫室蟾的研究及教育計劃,如有興趣請參考本網站的計劃詳情。

參考



3,86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